芒种动态
29
2022-09
芒种行记 | 宣州茶:文房里的一杯茶
作者 admin

宣州,一座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岁月如梭,时光让这座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历史。曾经那些绚烂的辉煌故事,如今散落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一个任凭风吹雨打仍自成一派的水东镇、一座诗情画意仍让人不由驻足的敬亭山……这座城市的辉煌故事在这一方天地间,在这一杯茶中。
 

 

一座城市的辉煌故事
 
如李白追随谢朓般,我们怀着敬仰之心,追随众多前人的脚步,来到了如今的宣州。我们试图从大街小巷的热闹声里、水乡小镇的街头巷尾找到那个辉煌古城的蛛丝马迹。岁月变迁,时光荏苒,但总有它带不走的东西。这座古城的辉煌在何处寻找?或许它一直都镌刻在这片土地上,驻足在岁月长河里。
 

早在战国中期,宣州所在的爰陵邑便已是东楚地区一大要邑,是当时重要的通商之地。于1957年4月,在寿县城东丘家花园出土的鄂君启金节,便是最好的证明。它是战国时期楚怀王赐给其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儿子启(字子皙)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如今藏于安徽博物馆。忆往昔,水阳江上商船穿梭,水阳江边商贾繁荣,一座城市的辉煌故事印刻在一块鄂君启金节之中。
 

到了唐朝,宣州已成为当时全国的造纸中心、采铜中心、制笔中心。这里盛产稻米果蔬茶叶,所产的宣纸、瓷器、红线毯等均为朝廷贡品。如今,对于不了解这座城市的人而言,“生产宣纸的那个地方”便成了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一张宣纸、一杆宣笔、一抹徽墨、一方砚台,一座城市的辉煌故事印刻在文房这一片天地。




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在我国萌芽,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宣州的大宗土特产品纷纷外运,畅销南北。因境内水阳江和青弋江直通长江,宣州也成为当时的“江东食货集散地”。宣城一带盛产的竹木、茶叶、药材、宣纸等借由当地“宁国府商帮”之手传播至大江南北。一座城市的辉煌故事印刻在一根竹、一味药、一杯茶之中。

 

一杯茶的无穷滋味
 

如果说,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宣州茶叶的传播发展,那么这座城市的诗意文化则滋养了这一杯茶中的无穷滋味。
 


敬亭山,被称为“江南第一诗山”,亦是这座城市诗意文化的魂之所在。继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苏东坡、梅尧臣等慕名登临。他们于此吟诗作赋,绘画写记。清朝画僧石涛更是驻锡于敬亭山脚下的广教寺,以敬亭风光为背景,留下了千古名作《石涛罗汉百开册页》。
 


千年以前,敬亭山顶的茶园清雅。于清末失传的敬亭绿雪已在1972年由安徽省敬亭山茶场研制恢复,如今作为传统名茶远销海内外。如今,我们登高远眺,茶园依旧,风光无限。先辈的吟咏感叹、传奇书画都随着山顶的一阵风飘散在云里。脚下的一片地、眼前的风景已经物是人非,但当时的那一刻,胸腔心灵的共鸣声想起,仿佛穿越了千年的这个山头,我们都因脚下的土地、眼前的万朗晴空而莫名感动。一杯茶的无穷滋味穿越时间,恒久印刻在敬亭山中。
 

 

如果说,诗意是这座城市的气质,那么此般诗意想必有不同的生命演绎。他是敬亭山上文人墨客用笔写就的诗意,亦是某个山中生命肆意生长的诗意。沿着山间的小路,我们行至溪口的高山之中,竹林间、花丛间、草丛间,总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一株茶树正在演奏他的诗意人生乐章,肆意而又洒脱。他们稀疏散落在乱石丛中,食长风,饮甘露,风骨不凡,自有一番态度。

 

沿着水阳江,我们来到陆羽于《茶经》中记载的“雅山”中,这里古树参天,林苍竹翠,溪水叮咚。一种特殊的横纹茶于此生长,阳光之下,每一片叶子仿佛都充满了能量。而一杯茶的无穷滋味,便源于每个不同精彩的生命,印刻在每座各异的山中。
 


一座城市的辉煌故事写在我们的脚下,一杯茶的无穷滋味留在我们的舌尖。对于如今的宣州人而言,或许过去、历史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信仰仍在,这座城市的辉煌故事未来将不断续写,一杯宣州茶的无穷滋味也将不断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