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说:“芒种课堂“是芒种品牌管理机构主办的读书交流会,作为一群从浙江大学走来的新农人,我们工作上秉承求是·创新精神,也始终保持着一份不断探索、学习的热情。我们希望通过分享交流,不断在农业品牌化道路上前行,深耕品牌农业,播种农业未来。
12月16日下午,芒种品牌管理机构项目总监茅嘉豪做了题为《人文品牌——如何建立品牌与人、 产品、公司之间的关系》的读书分享,以热忱与能力为核心,分别从交换/共生关系、常客优惠、有意意图原则、领导阶层、危机公关和顾客关系复兴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应如何建立品牌与人、产品、公司之间的关系。
分享会一开始,茅嘉豪就谈到,人们对每一组热忱、能力的组合都会产生相应的感知,从而引出不同的情感。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品牌营销上的方法论。
当谈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茅嘉豪谈到了两种关系,分别是交换关系和共生关系。他解释到,交换关系类似于以物换物,而共生关系则主要指依靠对各自需求的回应,彼此相互关照。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选择交换关系为主、共生关系为辅才更能营造出健康的混合体系。
他进一步提到了各大企业都在实施“常客优惠”举措,他分析到,例如航空公司的积分回馈举措,实际上会增加公司运营成本,最终反而转嫁至消费者身上,常此以往,消费者对这样子的优惠政策会习以为常,并不买账。所以,“常客优惠”其实对品牌运营帮助有限,本质上是对品牌忠诚度的误读。基于这样的现状,他分享了一种更具有“热忱”的中世纪营销模式,即商人能够认出常客,记住消费习惯,提供折扣或表达感激,用人类的本性驱使我们回报善意的举动。
当谈到公司与消费者关系时,他分享了两种理论,分别为有益意图原则与顾客关系复兴。据他介绍,有益意图原则是指企业想要消费者表现无条件信任,需要向他们展示有益意图。这往往需要公司首先将他人的最高利益置于商业关系的核心地位,参考日前大火的头部主播带货情况,他们往往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获取了消费者的无条件信息,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自然而然就达到了社会性依附行为。而关于顾客关系复兴,他谈到企业应通过增进自我了解、接受重大变革、改变优先顺序的角度,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热忱、能力和有意意图。
接着,他提到,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领导阶层主动去适应公众曝光,赋予公司一个真实的面孔,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十分巨大,换言之,这是商品背后的人在传递信息,消费者基于对领导的了解和推测,会将公司和品牌当做真实的人评价。茅嘉豪还举了一些领导由于言论过激而使品牌忠诚度下降的例子,但他同时也提到,优秀的危机公关,其实是获得顾客忠诚度的良机。
他还选取了lululemon这个品牌案例,分析这个女性熟悉的瑜伽服饰用品品牌为何能在2018年市值迅猛增长,虽然与耐克、阿迪尚有差距,但已经成为运动鞋服领域里的第三名。市值已经反超专业运动品牌Under Armour(安德玛),高达286亿美元。
他分析到,lululemon采用新型面料,时尚设计,对产品进行升级,这说明品牌首先是具有“能力”。其次,在品牌策略上,它们选择大力推广腰部KOL、社交网络、明星带货的形式,更具备了“热忱”。对比同时期的安德玛,lululemon聚焦瑜伽、健康,引领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分享会后,芒种团队聚焦“腰部KOL”和“热忱”这两个关键词又进行了讨论,此次分享和探讨,让团队众人在品牌规划和品牌运营方面又有了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