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动态
18
2021-06
芒种课堂丨袁康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admin
导语: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三农”工作仍非常重要, 乡村振兴务必抓紧,并强调了“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等重要举措。如何通过数字化为乡村振兴赋能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议题。

为此,芒种举办了一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专题讲座,特意邀请到浙江大学(南浔)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与生态规划分院院长、芒种品牌管理机构专家委员袁康培老师为团队讲授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袁康培老师分别从“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的关系”“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的关系”“数字化如何赋能品牌”三个方面做精彩分享。以下文章根据讲座录音整理。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建设和发展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源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出台背景。

 

2021年2月18日,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明确了数字化改革定义、改革重点,并提出加快构建“1+5+2” 工作体系,浙江正式进入数字化改革阶段。数字化改革的关键任务可以概括为152:
 

1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四横四纵两门户”为总体架构的省市县三级公共数据平台,叠加三级“大脑”功能,支撑各级、各系统应用创新。

 

5为五个领域的应用,分别是党政机关、数字机关、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领域应用,后续按照“每年提升一批、新建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持续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

 

2为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重点做好数字化改革内涵、目标、思路、举措、项目等理论研究;数字化改革平台技术支撑、业务应用管理、数据共享开放、网络安全保护等地方标准和法规。

 

熟悉了这个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我主要从数字农业、数字乡村、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品牌如何通过数字化来赋能这几个方面进行主题分享。
 

 
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是什么关系?
 
数字乡村是什么?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指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
 
 
知道了数字乡村是什么,那数字乡村要建成什么样?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梳理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不可忽略的内容。《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数字化乡村建设的10个重点任务:

(1)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3)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

(4)建设智慧绿色乡村;

(5)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6)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7)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8)深化信息惠民服务;

(9)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

(10)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

 
从上面数字乡村的概念和建设任务来看,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2.0版本,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就是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是什么关系?
 

进入无行业不数字的大数据时代,农业已经从以“人”为核心的传统农业升级为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农业。数字农业是数字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字乡村架构中,数字农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乡村架构的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如4G、5G基站、云计算等等。基础设施是为了抓取数据,所以第二层就是数据中台。数据中台就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类解析、标签分发等等。有了数据支撑,才能更好开展业务。第三层就是业务应用,包括应用在数字乡村、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乡村数据管理平台。应用于业务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业务环境治理场景,进而进入第四层——业务场景,如农副产品上行、三农人员管理等。再往上一层便是数据入口端,也就是应用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APP小程序。

 

数据是数字农业的核心要素。但目前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颗粒度大,因而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数字农业建设过程中的“智能传感器”作用,高效、广泛、低成本地在线获取数字农业关键时空节点的关键数据。

 

数字化如何赋能品牌?
 

过去70年,信息科技大概每15年发生一次重大变革。从2010年到2020年是物联网的十年,往后就是区块链时代、量子科技时代。品牌化建设也理应紧跟时代节奏,走向数字化赋能时代。

 

信息技术包含但不限于IPv6、5G、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此外还有三类新兴技术,分别是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和量子科技。

 

所有这些信息技术都可以为区域公用品牌运营赋能,并对乡村振兴发挥着重大作用。

 

首先是对产品溯源起到积极作用的IPv6,其根本意义是未来所有产品都可拥有身份证,这也是未来农产品统一溯源的基础。互联网协议正从IPv4升级到IPv6,地址数量从2的32次方个增至2的128次方个,意味着今后可为每一个苹果、每一瓶牛奶都赋予一个地址,都有了身份,每一件农副产品都可追溯。

 

5G技术在国内全面商用,一秒钟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海量信息传输更为迅捷。智能传感器网的普及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而云计算使得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成为可能。从农业大数据中找到内在规律并加以应用,使得人工智能在农业面的应用层出不穷。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可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提高产量。借助物联网手段增施二氧化碳肥料、改变光照波长增强光合作用效率等技术有望得到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可以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数据的真实性,这是实现数字农业价值链的关键,在有机绿色食品追溯领域大有可为。

 

从技术应用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的影响有五大特点:广泛感知、高效流通、海量聚合、智能处理和及时调节。这五大特点我从两个具体案例来详细阐述。
 


爱植保——农林病虫草害防治大数据智能平台,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对农林病虫草害在线智能识别、远程防控指导、数据统计分析、农资信息服务的APP,其综合应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

 

用户通过“爱植保”APP现场拍照,就能在线诊断作物病虫草害,远程获得植保专家个性化服务,对周边农资供应情况一目了然,可根据病虫草害实际情况及作物面积实名定额购买农药,形成农药“进-销-用-回”闭环。到今天为止,该应用已在全国推广。中国哪块地上种什么作物以及有无发生病虫草害,后台信息一清二楚,而区域公用品牌则能够通过该渠道迅速关联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相关信息。
 

 

我们开发的另外一个小程序“拍见”,是一款能够同时识别脸、物、景三类数字化信息的应用软件。全国现有3000余种地标农产品都可显现在地图上。下图就是刚才扫描小程序后呈现的,以目前会议室为圆心的地标农产品分布图。也可对着相应图标一扫,品牌故事马上展现。这是未来所有区域公用品牌都适用的宣传手法。
 

 

上面这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时,在把智能手机变成新农具的同时,把农民变成在线移动的“智能传感器”,全时空在线采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关键时空节点数据,并源源不断地汇入数据库,将数字化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由此低成本地采集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属性、销售范围及消费者组成等真实数据,实现农产品大数据画像与区域公用品牌紧密对接。

 

数字化与品牌化之间一直是相互依赖、相互赋能。正是基于这一分析,浙江大学城乡规划研究院发挥多学科优势,成立数字品牌研究所,其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数字赋能品牌、品牌承载数据,高效打通农产品-农商品-农礼品增值链,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经济、乡村数字经济。数字赋能,让农业品牌活起来。